作为 or 不作为?
admin 于 2016年08月07日 发表在 写点什么 ,2442次阅读,暂无评论

在漫长的等待中,车缓缓地终于到达了终点。列车靠站后,车门刚打开,车厢内的人便使劲朝车门外拥挤去,似乎在躲避什么,唯恐被自己惹上了,避之不及。一会,车厢里下去了很多人我也终于看清了那节车厢里的情景。眼前的一幕令震惊又气愤,一个男的正使劲揪着一个女生的头发,左右摇晃着,那个女生蜷缩着身体,脸被散乱的头发盖着,看不到表情。此时,只见那男的扯着女生的头发,向上一提,然后一把松开,由于惯性女的身体晃了一下,正好还没有站稳,男的便用手掌朝那女的的脸上狠狠地抽去,一边抽一边喊叫着,犹如发疯了的一头野兽。那男用手抽打一下,那女的便惨叫一声。我终于知道了这1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那持续地咆哮声和尖叫声是怎么一回事了。

作为还是不作为?
admin 于 2016年08月06日 发表在 写点什么 ,2227次阅读,暂无评论

“作为还是不作为?”这是一个我们每天几乎都要思考的问题。当然,有选择便代表着有“取舍”,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会为所舍去的那个选项感到遗憾,因为这些选择无论如何其结果都不会太糟;同样,也会有一些选择是自己不愿意去接受却不得不面对的最坏结果。由于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其选择的选项可能大相径庭,可是有时重点却并不在于选择者的选择。我们通常会看到在选择之外还有第三者——置身事外的其他人,我称之为“评判者”。评判这种东西,一旦落入评判者的手中,便会自觉的发展成一种集体的“狂欢”,最可怕是整个狂欢的过程看上去对于当初选择者是多么“公平”。

写在这个毕业季
admin 于 2016年07月03日 发表在 写点什么 ,2488次阅读,暂无评论

毕业已经两年了,接下来应该是“时间飞快呀”,但是我不想去写这句,因为那是“套路”。可能是两年没有回家过年的缘故,事实上我觉得确实过了挺久。如今会感慨时间飞快多半是因为在路上看到了一些小孩,想起了小时候自己的一些趣事,不禁一笑,仔细回想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好了,言归正传。由于最近正处“毕业季”,看过不少毕业相关话题的文章和视频,不由地想去表达一下个人的一些偏见。毕业已经两年,也许此时对于那时的事物才能够略加理性地看待;同时,这两年间多多少少看了一些书,涨了点肤浅的见识,忍不住想去胡言乱语一番。

我所理解的友谊
admin 于 2016年06月25日 发表在 写点什么 ,2367次阅读,暂无评论

首先,假定友谊的基础是建立在以上三个方面(相同人身观、价值观和互帮互助),那么,双方具有相同的“人身观”和“价值观”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这种物质基础随着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层次不齐。比如:生活在大都市和生活在农村,两者由于接触的人和事各不相同,随着时间的增长,渐渐就形成了不同的习性和品德,纵使曾经两人的友谊是如此深厚,慢慢地联系也会越来越少,情感也就渐渐淡了。

彼此会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这种“朋友圈”没有所谓的高贵低贱之分,只是不同的习性的人由于某些原因聚在了一起,彼此感觉较好而已。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是在大都市还是在农村,“朋友圈”的建立都是很很困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分辨到底建立的是“友谊”还是“利益”?对于他来说,你留着有用;对于你来说,他留着同样有用,因此你们成为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利益)。

“高性价比”背后的阴暗——低端制造业的冬季
admin 于 2016年01月09日 发表在 写点什么 ,2709次阅读,暂无评论

当然,很多低端制造业即使没有大型的企业订单,仍然生存了下来,因为众多小型企业的生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资源分配不平衡可能导致的资金断裂的压力,所以这些小型的企业尚且能够有一线喘息的机会。然而,一旦站在从事低端生产的从业人员的角度,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由于利润空间极度被压缩,从业者相应的生存环境很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改善,甚至,用”恶劣“两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普遍的事实,某代工厂企业,从业者工作5天8小时,其工资以国家最低工资结算(上海2015年最低工资2020元,其中没有任何福利),去除吃穿住行的各种基本开销,会发现这些工资是远远满足不了生活的,而且来自农村的从业者,每个月都需要给家里邮寄部分收入补贴家用。因此,几乎每个代工厂都有加班制度(说是加班制度,其实就是必须满足的工作时限),而且加班制度是在极其苛刻的条件下计算的(扣除用餐时间,而所谓的用餐通常是半个小时,而在计算中很有可能按照1小时算的,相当于其它半个小时被间接地剥削了)。由于从业人数众多,因此工厂能够尽可能地压低工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国家最低工资的基本限制,根据”剩余价值“学说,剥削程度甚至会触及”人道主义”底线。 

最近在思考的两个问题(引子)
admin 于 2015年10月25日 发表在 写点什么 ,1927次阅读,暂无评论

对于能力的培养从不敢怠慢,而在培养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是尤为关键的,因为随着电子产品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一个人是不可能完全独揽下一切的,因此就需要考虑“分工”,而一旦考虑到分工,就不得不去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团队。这便是我们作为“个人”被招聘进一家公司,开始的几个月被称为试用期的原因。一方面,如何考验个人融入现有公司的团队之中;另一方面,检验个人的专业能力;其中,第一个方面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