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哲学家
admin 于 2012年01月19日 发表在 打工琐记

曾经有段时间,自命不凡,以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已超越众多“常人”。

但,此刻回想起昨晚与那位女生的聊天内容,倍感惭愧,那些所谓的深奥的富有哲理的话,竟不是我所能表达出来的。(此处,并没有贬低她的意思,只是在常人的眼里,我上大学,也上过高中,应该比她,一位16岁就出来打工的人来说,有更多的“知识”,理应比她知道的更多,而事实恰恰相反。)她给我回答了好多关于对打工如何面对厂长的责骂,如何面对可能的人生等问题。顿时感觉自己知道的太少,就是这样一位—不知08年四川地震(她告诉我,是陕西)的女生,给我上了非常有意义的一课。

她提到,自己在以前的工厂中,见到过下属被上司骂的泪流满面,见到过厂长的压力,也挺理解那些人的;她还告诉我,她以前在成都呆过一段时间,在那边摆了个小摊,卖小馒头。

“感觉那个挺有意思的,因为买的人大都是些小学生,有感觉挺不好意思的。”说到这里,她笑了,是那种害羞的笑

“看着那些一块的,五毛的小钱,在自己的手中叠了一叠,然后就数啊数,感觉挺有趣的。”说道这时,她低下了头,又是那种害羞的笑。

她讲着自己的经历和对生活的一些见解,让我顿时觉得:对生活,自己理解的太少。曾经那些高谈阔论,算什么?纯粹是扯淡,一种空洞的,毫无意义空想罢了,就像是一个小丑的自我展示,很幼稚,也很可笑。

真实的生活,不是想就能想的多么新鲜,抑或多么真实,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想起前几日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埋怨……

生活的悲剧可能正是源于此,自以为理解,自以为应该这样或那样,而实际上,自己也无法做成那样。曾经很喜欢对别人说:“不要总是说,应该怎样去做,去做了,才能有发言权。”而自己却做的很失败。

想起她,16岁的年龄,本应该是一个人学习的大好时间,本应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她却经历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她说,“那会刚出来打工,在一个玩具厂里,整天就哭个不停”。

难道正因为我们学过很多的知识,懂得很多的道理,就知道所谓的现实社会“很残酷”?就真的能够理解生活?

不禁又回想起自己之前的生活,那点挫折算得了什么?初中到高中,成绩一落千丈,朋友各奔东西,在忧郁中度过高四等等,已经过去了,不想再将自己看作是生活中的不幸者之一了,因为自己已经很幸运了。

记得,她问过我一句:“想当老板吗?如果你将来当老板了,我去你那工作,你要不要我?”我赶紧说:“要,肯定要!”为什么不要这样一位生活中的哲人呢?

同样,又是一位女生,河南人,为什么会强调河南人呢?因为,我渐渐发现,全国其他有些地方的人,对河南人有一种偏见,可能是因为过去那里比较“贫苦”吧,前面提到过,这里河南人和陕西人很多,作为陕西人的我,就不想多说什么了,对于河南人,我很敬佩。

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写的那样,河南人的勤劳,影响了整个黄土高原。

还记得那年复读,与朋友一起吃饭,碰到一位河南老乡(朋友是河南人),我们叫他“布叔”,他很热情地招呼着我们,那天好像是过什么节日,他给我们说了好多,不停的喝酒,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苦闷。他告诉我们,“我早上去发廊,给了一位小姐50元钱,希望她陪我说说话。”最后,硬是要替我们买单。河南人,对我的感觉,是很能吃苦耐劳,宿舍里有四个夜班,除了我喜欢抱怨外,两河南好友,从来没说过什么抱怨之词,很佩服,将他们视为自己的榜样。

那位本不喜欢开口的河南女生,在我这个特别喜欢问为什么的“为什么狂人”的不断追问下,终于,他还是说了不少,她告诉我说,她对我的第一感觉挺差的,受不了我说话的语气。当她说这话时,我才突然明白,自己已经“误入歧途”了。曾经军训中,很讨厌旁边那个总喜欢埋怨他人的家伙;除此之外,还有那种整天动不动就唉声叹气,好像生不如死的人,一旦听到那叹息声,我就有冲上去杀了他的冲动。

此时,也才发现,由于自己对环境的诸多抱怨,导致心情低沉,结果,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已变得令人厌恶了,也才发现应该改了。

可能是太喜欢“揪根底”的缘故吧,在她问问题时,我总喜欢让她自己先去猜一下,然后又忍不住去追问“为什么”,结果,她说:“大哥,求你别让我动脑子了,好不?”哈哈……挺搞笑的。噢,对了,她告诉我说,“你要是想杀我,就多问几个为什么吧。

注意: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转载请务必以超链接方式并注明作者出处。 标签:打工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