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这个毕业季
admin 于 2016年07月03日 发表在 写点什么

毕业已经两年了,接下来应该是“时间飞快呀”,但是我不想去写这句,因为那是“套路”。可能是两年没有回家过年的缘故,事实上我觉得确实过了挺久。如今会感慨时间飞快多半是因为在路上看到了一些小孩,想起了小时候自己的一些趣事,不禁一笑,仔细回想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好了,言归正传。由于最近正处“毕业季”,看过不少毕业相关话题的文章和视频,不由地想去表达一下个人的一些偏见。毕业已经两年,也许此时对于那时的事物才能够略加理性地看待;同时,这两年间多多少少看了一些书,涨了点肤浅的见识,忍不住想去胡言乱语一番。

在我的偏见里,如今的毕业季更像是每年准时上映的一场“滑稽”剧,作为主角的“学院”绞尽脑汁地想着各种伎俩以来博取媒体和大众的眼球,给力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当今时代的“网红”。校园内的相关人员都极力全力地配合着演好自己的角色,辅导员说着那些感人肺腑的煽情话语;院长谆谆告诫你社会中的生存法则;校长畅想着你的光明前途,高呼着“母校以你为荣”的口号等等,其隆重似乎预示着我们的人生从此便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在各式各样的“舞台”装饰下,校园弥散着感伤的气息,我们被触动,开始躁动,开始恐慌,开始感伤,不由自主地扮演者剧中的角色。可是,如今冷静下来再回想这些,其实归根到底就两个字——套路,每一届毕业生都或多或少地会陷入其中。每个演员只是在背着自己的台词,扮演剧中的角色而已,不同的是,学子们既是剧中的角色又是滑稽剧的观众,被这种“滑稽”的气氛所感染的同时,又毫不知情地扮演着搞笑的角色。

然而这并不是问题所在,如果说只是营造这样一种气氛,那倒无可厚非,我们依然能够好好地照照毕业照;可是事实上,伴随着这种气氛,我们好像突然之间顿悟了我们有很多的“朋友”,即使曾经彼此之间没有过几句交流,在这种气氛下,也突然之间建立了某种感情,似乎我们曾经有着许久的美好回忆;似乎即使我们之前没有太多交流,彼此仍识高山流水之音。由于这种气氛的弥漫,在毕业季这个时间段里,你不能表现地没有一点留恋,即使事实上确实没什么好留恋的,你也必须表现出大家之前一直是和和睦睦,而后必将亲亲密密的神情,这样你才看上去“正常”,在一个群体性情绪低沉的时刻,你表现的很 Happy,便会被理所应当地视为没有感情(姑且不论这种感情到底是否真实)。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高中时的军训。说到军训,我想说没有人会大夏天自愿去参加什么军训,即使说那可以锻炼自己(不过我们需要想想“可以锻炼自己”这个命题,军训前我们是如何知道的呢?),相信锻炼自己的方式很多,完全可以多选择一些,军训不一定是最好的。不管自愿与否,军训总是要经历的。可是问题是明明军训很痛苦,为何一旦军训过去,我们回忆起时总是会觉得那是一段很美好的时光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因为在军训之前我们便被灌输“这是一种锻炼”,”军训后会觉的那是一段美好经历“这样一种观念,所以,无形之中我们心理暗示起了作用,即使那段时间我们在怎么痛苦,在后面的回忆中我们都会潜意识地告诉自己那很美好(即使你真的感觉很糟糕,如果一个班级中其他人都觉得很美好,你会站出来主动反驳吗?后面探讨这种可能。),这个和上面提到的毕业时营造的离别伤感气氛原理一样,因为无形中“毕业季=伤感”这个观念在上一届以及上上一届...就那个遗传下来了,在大一时我们受这种感染,在大二时我们同样受这种感染...当轮到我们自己时,又怎能不感伤呢?而一旦形成这种观念,如果你不感伤那就是不太正常,而事实上,也许大家心里都很欢喜,却不得不表面上表现得很伤感。

一旦这种心里暗示扩展开来,就显得有点耸人听闻了。回想高中军训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班级的教官被批了,教官给我们说,他要被调离,记得当时就有几个人走出列队哭着挽留。当然,这本身没有什么,因为那会大家思想单纯,注重感情。那时的自己相对比较呆蠢,站在队列中想着,“这没什么呀?走就走呗...”;但是,我发现旁边的朋友哭了,而且走出列队进行挽留,我当时很惊讶,可是惊讶之余,我发现,整个一排,慢慢地大家都开始抽噎,整个一排呀!我当时就想,“不哭不行啊!大家都苦了,不哭显得自己好像没有感情。”,所以,心一横,想起曾经小时候一次逃课未遂被老师打板子的事,那次打的真叫一个疼呀,强迫自己能够挤点眼泪出来。可是如今回想起来,感觉这真就是一个笑话。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重感情的人,自从那次整班哭啼挽留教官后,我觉得我们与教官的感情一定变地非常深厚了,教官走时,我们冒雨相送,依依惜别,我们留了教官的地址,走时大家商量好以后书信往来。开学两三周后,教官给我们写了一封信,有人还在讲台上念了,那一封信之后,我以为有人和教官写信联系呢,然而,渐渐地,我发现一切又和大家不认识之前一模一样。有时,我还会想起这个教官,虽然那会和他并不熟,但是感觉自从那次自己装“哭”之后,我便觉得彼此已经建立了一种比较深厚的感情,便记在了心里,但是现在想来,以前同一个班级的有几个人能够记得他?

其实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时候看似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事实上那只是受到某种环境影响之后,我们不得不做的一个选择。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如果只看结果,那就是我们班级一起哭着挽留教官,但是如果从个人角度来看,其实,我只是觉得大家都在哭着,自己无所谓的表情会被别人认为是“没有感情”,所以,为了使自己更加合乎群体,我选择了“哭”,哪怕那看上去很假,可是谁注意呢,说不定,大家当时和我想法是的一样呢,谁知道呢?来说说班毕业季的离别吧,对于班主任,每年能见上一回面已是不错,甚至毕业了依然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唯一说过的一句话,就是一次无意中撞了碰面,尴尬地打了声招呼,但是看她的表情,十之八九不知道我是谁。那么,设想这样一种场景:离别时,我握着班主任的双手,感谢她这四年来的悉心关照,一想到就要离别了,抱着她我痛哭失声...已经无法编下去了,估计随便想想就能能够恶心到一大片,不过幸好我没有这样的做,不然每次回想起来,都能把自己恶心到吐,也许只有那种情商No.1的人才有这样的功底吧!离别时的伤感,如果是因为大学四年的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我们感伤,我们离别,我们痛哭,我觉得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无可厚非,可是一单你哭起来了,你认为那些没有哭的人没有感情那就太过分了,不过话说回来,一旦真到那个时刻,又有多少人敢不哭呢?也许内心在咒骂着,表情上却不得不表现地极为不舍,真是一台极好的滑稽剧。这个世界不就这样吗?特立独行的人太少,随大流着的太多。

毕业就毕业,多真实一点,也一点套路,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何必活的那么累!反正我当时觉得挺开心的,因为终于可以远离学校这种为了集体利益可以肆意牺牲个体利益的行为了。大学仅仅是因为在那里学习了四年,就如同小学,初中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我们被强制性地落上“母校”的印记。有些人可能会反驳说,母校给了我们什么什么...事实上,一旦工作,我们会建立自己的圈子,你会发现母校所给予的也就是那张“毕业证书”了,而这张毕业证书,任何一个学校都可以给你。那么,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个人的努力,如果你有很强的专业基础,那是大学期间你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所谓母校给予的。试问一下,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有谁说过他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母校?没有!因为大学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站点,是自主选择的站点,而不是无路可走时不得不投靠的站点。

注意: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转载请务必以超链接方式并注明作者出处。 标签:个人随记